top of page

Lost Canal Proposition

旭川大樓階段性改善計畫
Progressive Design of Xuchuan Buildings

       旭川是條看不見的河。
       日治時期市區規劃將兩河匯流成旭川運河,兩岸商業因海運便利而蓬勃發展,孕育著名的委託行街、崁仔頂魚市。然而,隨市區發展,始與河爭地,旭川被加蓋並興建起三棟住商混合大樓,目前因旭川大樓生活汙水排入而累積大量沼氣,加上一側高架噪音干擾,住品質不佳,政府目前正計畫將其整治拆除。
       不同於一般都更強制拆遷模式,透過階段性改善計畫逐步開放旭川,釋出綠帶及親水空間,利用木構模矩化單元進行堆疊。在階段更新的過程中,這些模矩亦可搬運至別處再行利用,單元能夠依據空間使用需求而有彈性調整,融入環保永續思考,降低土地負荷,施工快速對居民生活影響也降至最低。
       形式上因單元的錯落堆疊,出挑或退縮,形塑豐富立面,釋放出綠化空間,並以「瑣碎」的建築語彙,紊亂而有秩序地回應基隆特殊的有機巷弄紋理。相較強制拆除破壞紋理,階段性改善將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建立起新連結,不論是紋理上、動線上或是情感上。
       設計主要分為三個街廓,依據各街廓特性進行設計,再重新整合;空間上一二層為商業空間、三四層為住宅空間。第二街廓置入崁仔頂觀光漁市與新鮮漁獲的海產餐廳,重新梳理崁仔頂魚市魚販、遊客與住戶動線,透過置入官道節點,點狀刺激基隆小巷內商業活動復甦;第三街廓臨近市區內重要交通節點與委託行街,設置共享辦公室,幫助當地發展在地特色產業,吸引青年洄游,並參與旭川改變,建立與土地連結;靠海街廓設置淨水公園,目標分為「淨化旭川大樓生活汙水」與「淨化旭川河水」兩組系統進行現地處理,於舊有結構框架下放置礫石,採用佔地面積較小的礫間淨化處理方式,置入觀測口、水質監測站讓訪客能近距離觀察水質淨化流程與舊結構間關係。淨水公園除作為基隆港新地標、發揮生態效益外,更提升休憩、環境教育價值,期望居民與遊客更重視水資源。
都市中人類不再是與河爭地,而能學習如何與河共生。

bottom of page